多年來,部分地區曾多次出現棉花大面積爛種現象。輕則缺苗減產,重者造成重播和改播,嚴重影響棉花的生產。棉花爛種的原因何在?
春寒低溫也易爛種。遇到春寒地溫(地下五公分深)低于12度以下,棉種遲遲不能發芽,生活力和抗病力降低,造成爛種。
棉種播下去后容易爛種、缺苗、死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該如何防治呢?下面,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下棉花苗期生長異常的防治方法。
一、棉花爛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種子質量:破籽率過高、種子潮濕發霉、種子活力低。
2、土壤、氣候影響:土壤板結、下潮,地溫回升慢、播后遇雨板結、土壤鹽堿加重。
3、播種質量差:播種過深、播埔過大。
4、病蟲害:種子感菌、地下害蟲危害。

二、棉花缺苗、死苗原因
1、品種因素:
新疆一些地區大量引入內地品種,在沒有經過品種生態適應性鑒定與實驗的情況下,進行大面積種植,造成播種后死苗、缺苗嚴重。
另外—個就是種子成熟度差、活力低也是造成出苗緩慢、苗勢弱、死苗嚴重的原因。
2、氣候因素:
近幾年來,棉花出苗后部分地區會出現大風天氣,沙質較為嚴重的棉田受不同程度為害。細沙被風吹起,將幼苗葉片打傷。風大時,地膜夾帶棉苗一起被大風卷起,造成連片缺苗。
還有就是像2014年那樣的倒春寒。棉花出苗后遇到地溫凍害,一些品種抵抗凍害的能力較強,一些品種抵抗凍害的能力弱,造成棉苗生長緩慢,嚴重的會造成連片棉苗死亡。
3、環境因素:
由于土壤墻情大,出苗水滴水過多,滴過出苗水后,又遇低溫陰雨天氣,造成土壤濕度過大,導致棉花根系氧氣不足,抑制種子呼吸和酶的活性,從而產生有害物質,降低種子活力,造成爛種和死苗。
還有一個就是土壤鹽堿較大,肥力低下的地塊,爛種和死苗的情況也比較多。
4、病害因素:
苗期病害多發根腐病,造成棉苗根部以下壞死,地上部分萎焉致死。造成棉苗死苗。

三、防治措施
1、選擇優質的品種,在播種前做好種子發芽勢的實驗,去除破碎種子,選擇顆粒飽滿、個體均勻的優質種子種植。
2、在施用苗前除草劑的時候,注意用量,以免產生藥害,影響后期棉苗生長。
3、另外一個就是,易休眠品種播前晾曬種2-3天,以提高種子活性,增強種子抗性。
4、選擇正規廠家的包衣劑進行包衣,在拌種時可加入硝萘乙酸增強苗期抗性。
5、選擇合適的時間播種,并保證播種質量。4月上中旬天氣多變,倒春寒頻繁,防止過早播種。當膜內5cm地溫穩定通過14時播種為宜。播種不可太深,膜下加膜上播深1.5-2.0厘米為宜。

6、加強田間管理:對于長勢較弱、土壤板結的棉田及時中耕,兩片子葉展開時,中耕15-18厘米左右,三葉期時第二次中耕15厘米左右,現蕾前期中耕15厘米左右。增加土壤透氣性,促壯苗早發。
7、藥液噴霧。兩片子葉展開后,結合壯根、薊馬─并防治,立即噴施益生根+鋅肥;輕病田噴施一次即可,重病間隔7天,連續噴施兩遍即可。
8、針對立枯病、枯黃萎病比較多發的棉田,可以在出苗水和后期溫度比較高的時候滴入含腐植酸水溶肥料。
加強苗期田間管理
出苗后應及早中耕松土,雨后注意及時中耕破除板結,使土壤通氣良好,提高地溫,可減輕發病。爛根病發生較重的棉田應增加中耕次數;間苗時應剔除病苗和弱苗;重病田定苗時應增加留苗密度。培育壯苗是減輕苗病發生的重要環節,施足底肥、摘好播前整地,使出苗整齊迅速,可減輕病害的發生。

1、及時防風、防雨、防低溫、防次生鹽漬化危害
對出苗后的棉田,由于棉苗幼小,吸收養分的能力弱,葉面積小,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養分不充足,再加上惡劣氣候環境的影響,根系生長更困難,也就加重了病害的發生。如果棉苗出土前遇雨,因土壤板結影響出苗,雨后要抓緊中耕,發現爛種、爛芽,需及時補種;棉苗出土后遇雨,雨后應及時中耕散摘,破板結,以提高地溫,降低土壤濕度,降低鹽漬化,避免爛種、爛芽、爛根,促進根系發育。因此,棉花苗期進行中耕、提高地溫是解決苗期病害的必要手段,建議廣大棉農:在棉花出苗后及時進行中耕,以保持土壤水分,同時還可以去除雜草。嚴格中耕質量,達到散摘增溫作用,中耕時,不拉邊膜,不埋邊膜,不傷苗、不壓苗。
2、棉花苗期化控
建議廣大農戶朋友們在棉花苗期可根據棉苗長勢以及品種對縮節胺的敏感度進行2-3次化學調控,在棉花現行、子葉展平轉綠后,齊苗后進行首次縮節胺化控,要因苗制宜,做到輕控、勤控、促控相結合,對旺長棉花可增加縮節胺調控次數,注意化控的時間、藥量一般根據棉花苗期的長勢長相情況靈活掌握。
